張虹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用藥有歸經、引經之說,起源較早,在宋代已有較多的臨床運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常利用某些藥物對人體某些部位有較強的選擇性作用,引導與其同用的藥物達到特定的部位,從而提高療效。如《本草逢原》云:“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故三妙丸中用牛膝引黃柏、蒼術下行治濕熱下注、兩足麻木等。
清代中醫骨傷古籍《跌打秘方》中也用歌訣介紹部位引經法,較為簡潔、適用,歌訣概括為:“凡用引經之藥,上部用川芎,手用桂枝,頭用白芷,胸腹用白芍,臍下用黃柏,左肋用青皮,右肋用枳殼,腰用杜仲,下部用牛膝,足用木瓜,身用羌活、當歸。不論跌打損傷,須要用香附。”
歸納而言,骨傷科常用的引經藥主要如下。
頭頸部引經藥 頭后部用太陽經引藥,如羌活、蔓荊子、川芎等;頭兩側用少陽經引藥,如柴胡、川芎、黃芩等;前額及眉棱骨用陽明經引藥,如升麻、白芷、葛根、知母等;巔頂用厥陰經引藥,如吳茱萸、藁本、細辛等;頸項部用白芷、葛根等。
四肢引經藥 上肢用桑枝、桂枝,也可用羌活、防風引藥入經;臂膀用姜黃;下肢用牛膝、海桐皮、獨活,也可用木瓜、千年健、防己、澤瀉等;骨節用松節、天南星。清代醫家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中指出:“油松節,能透入骨節”。王士福云:“觀諸傷科書治骨折諸方,發現多有重用南星者,深思其理,始悟古人以南星專止骨之痛。又經多年體驗,南星對各類骨關節疼痛者,多收捷效而無副作用。”
軀干部引經藥 上部用羌活,下部用獨活;胸部用柴胡、郁金、香附、紫蘇子、枳殼;兩脅肋部用青皮、陳皮、延胡索、紫荊皮;背部用威靈仙、烏藥、羌活、防風;腰部用杜仲、續斷、淫羊藿、補骨脂、狗脊、枸杞子、桑寄生、山茱萸;腹部損傷加炒枳殼、檳榔、厚樸、木香;小腹部損傷加小茴香、烏藥。
五臟引經藥 肝經用柴胡;肺經用桔梗、蘆根;脾經用龍眼肉、升麻;腎經用狗脊、肉桂;肝、脾血分用赤芍;膽經用龍膽草。
奇經引經藥 用鹿角、鹿茸引藥至督脈。如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中指出:“脊者,督脈及太陽經所過,項脊常熱而痛者,陰虛也,六味丸加鹿茸。常寒而痛者,陽虛也,八味丸加鹿茸。”
另外,紅花質輕浮散,辛溫走竄,擅達頭面、肢臂、肌表等部位。紅花這種辛散走動的性能,常在骨傷科病證治療中起著引經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形:一為旁走肢臂,如《世醫得效方》治血滯臂痛,在四物湯中加入紅花,即是借紅花引歸、地、芎、芍四物入于肢臂;二為上達頭面,如通竅活血湯中紅花用量最重,紅花能引諸藥升達頭竅;三為散走肌表,如用于預防褥瘡的紅花酒精(《傷科疑難析釋》紅花、當歸、赤芍、紫草),即是利用紅花散走肌表的特長,諸藥共同改善淺表組織的血運,以預防褥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