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山
骨性關節炎以緩慢進行性發展的關節疼痛、僵硬、肥大伴活動受限為主要特點。骨性關節炎在50歲左右人群的患病率為20%,70歲人群的患病率達60%~70%,是成年人關節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和致殘的常見病因之一。骨性關節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軟骨的破壞、滑膜組織的無菌性炎癥、關節畸形所致的肌肉和韌帶受力異常、肌肉萎縮和韌帶松弛所致的關節不穩定等。
特別要指出的是,骨關節炎不是由細菌引起的,過敏、正常組織的退行性變、組織受傷以及化學刺激都可能誘發炎癥,盲目使用抗菌藥不僅毫無用處,還易造成腎損害和消化道菌群紊亂。
骨關節炎患者的不合理用藥可分兩種情況:有些是診斷不明確造成的用藥不合理,有些是診斷已經明確,但使用消炎止痛藥不規范,所有這些既影響患者的正確治療,有時也造成一定的經濟浪費及身體的傷害,所以說合理的用藥是非常重要的。
濫用消炎止痛藥是骨關節炎治療常見的誤區。關節受到損傷時,消炎止痛藥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抑制白細胞產生的介質,減少炎癥反應。而白細胞釋放出的介質包括幾種,介質-1可引起炎癥反應,介質-2可起到促進腎血管、胃黏膜以及血小板更好的運行。而有的消炎止痛藥不分青紅皂白,對所有的白細胞介質一律抑制釋放,久之則易導致腎臟損害并破壞胃腸黏膜的屏蔽功能。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把中樞鎮痛藥等同于止痛藥,只要關節痛,就吃嗎啡緩釋片、曲馬朵、可待因等藥,雖然當時不痛了,可是炎癥在繼續,關節破壞在加劇,濫用此類藥還能導致上癮。
很多時候往往是廣告說什么好,病人就吃什么藥,這種情況下,常常是白花錢卻不能治病。治療骨關節病的消炎止痛藥種類有很多,每種藥物的副作用也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藥,對不同病人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到底該吃哪類藥、怎么吃,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還有些患者性子急,關節炎一發作就馬上服藥,沒過幾天覺得不能立竿見影,又自行換藥,或者干脆幾種藥一起吃。疼痛可能被止住了,但到底是哪種藥起的作用,自己也不清楚。下次犯病了,還是抓一把藥胡亂吃,這樣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和浪費。此外,幾種消炎止痛藥一起吃,對胃腸道的損害會明顯加劇。有研究顯示,如果單用可的松,3個月后14%的服藥者會發生胃壁侵蝕,而聯合使用兩種消炎止痛藥,發生胃壁侵蝕的患者可增至51%。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服藥效果也不一樣。一般來說,長期用藥的情況下,醫生會避免患者幾種消炎鎮痛藥一起吃。
有些患者認為早期骨關節炎并不嚴重,既然吃藥有副作用,不如不吃好了,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正確及時地服用消炎止痛藥,不僅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還能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延緩關節退行性變的過程,提高生活質量。其實,早期關節炎用藥量不大,療程也短,病變剛開始的時候,一天一次用藥,連服一周就差不多了。骨性關節炎每急性發作一次,病情就會加重一次,及時早期治療可減輕或延緩病變的發展。
骨關節炎患者合理使用消炎止痛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明確個體化的吃藥原則。患者應該明白,不是所有的藥都適合自己,最貴的藥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藥。有些人吃普通的阿司匹林就不錯,另外一些人吃了會胃痛,就需要換藥。
其次,吃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先服三天,無明顯副作用的話,再接著使用7天。骨關節炎病情平穩后,可逐漸減少藥量,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小維持劑量,以盡量減少關節炎的復發,同時又能把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
第三,要按療程吃藥。消炎止痛藥治療骨性關節炎療程一般在10~14天,必要時可延長到6周。
第四,可根據患者病情聯合用藥,以減少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比如服用消炎止痛藥時,可同時服用胃粘膜保護藥,以預防胃腸道反應。消炎止痛藥和維生素類藥一起服用時,可減少體內鈣質流失,防止發生骨質疏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