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薄荷銹病

藥用植物薄荷銹病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和莖。葉片染病初在葉面形成圓形至紡錘形黃色腫斑,后變肥大,內生銹色粉末狀銹孢子,后又在表面生白色小斑,夏孢子圓形淺褐色,秋季在背面形成黑色粉狀物,即冬孢子,嚴重的病部肥厚畸形。

病原

Puccinia menthae Pers.稱薄荷柄銹菌,屬擔子茵亞門真菌。夏孢子堆近圓形,橙黃色生于葉背,散生或聚生,突破表皮。冬孢子堆黑褐色也生在時背或葉柄和莖上,散生或聚生。單主寄生,該茵可形成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性孢子單胞無色,生于性子器內,橢圓形,大小2—3×0.5—1.5(μm);銹孢子在銹子器內,黃色、單胞,球形至橢圓形,表面具細刺,大小20—31×2l—27(μm);夏孢子聚集成孢子堆,單胞球形,表面生細刺,淡黃色,大小16—31×20—27(μm);冬孢子聚集成冬孢子堆。冬孢子橢圓形,黃褐色,表面具短細刺,大小27—42×19—29(μm),生隔膜1,頂端具乳頭狀突起。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冬孢子或夏孢子在病部越冬,該菌能形成中間孢子越冬和侵染,成為翌年初侵染源。銹孢子生活力不強,只能存活15—30天,該病傳播主要靠夏孢子在生長期間進行多次重復侵染,使病害擴展開來。18℃利于夏孢子萌發,低溫條件下可存活187天,25—30℃以上不發芽;冬孢子在15℃以下形成,越冬后產生小孢子進行侵染。該病發生在5—10月,多雨季節易發病。

防治方法

參見白扁豆繡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