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中存在很多誤區,甚至陷阱,您要練就一雙明察秋毫的慧眼,把其中的紛紛擾擾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醫生”可不能自己當
您也許認為,發燒頭痛之類的小病不用去醫院,過幾天就扛過去了,或者自己買點藥就行。
但發燒、頭痛、疲勞、乏力等輕微的癥狀很可能是許多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有些糖尿病、腫瘤的就是因為早期扛著,沒有及時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2.權威也不是樣樣通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關系,找名家看病。專家在擅長的專業范圍內的水平的確較高,但慕名而來的患者所患疾病并非都屬于專業范圍。如果對專家過分迷信和盲從,很可能南轅北轍,造成誤診。
3.醫生是人,不是神仙
不要輕易相信“神醫”。任何一個有修養的名醫,都不會把自己吹噓為“神醫”。相反的,很多自吹的“神醫”都坐了牢。,很多媒體的宣傳報道,其內容不一定是準確的。專家提醒,如果有人宣稱能治愈公認的疑難雜癥或難以根治的慢性病,您一定不要輕信,哪怕他舉出某某專家的證明,某某患者痊愈的事例,您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像晚期廣泛轉移的癌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凡宣稱能攻克根治的,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神話”,是不可信的;再如不孕癥,治愈率只有30%左右,任何夸大的承諾都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4.別讓醫托拖著您走
“醫托”慣用的招術是:找目標——搭訕套取病情——介紹“黑醫”——“黑醫”看病——賣“藥”狂賺。醫托一般會拎著醫院放射科的袋子,或抱著小孩,假裝是來看病的,隨后就四處搭訕,尋找目標。甚至一路跟蹤,偷聽您與親友聊天、打電話的內容。來自農村、操外地口音的人往往成為他們的首選。套取病情后,“醫托”就見機行事,裝成您的熟人、老鄉,訴說在大醫院看病的種種不是,然后說自己或親戚得同樣的病在哪里看好的,吹噓一番那家醫院如何好、醫生技術有多高明……看到您有些心動,“醫托”就會拿出紙和筆,寫好醫院名稱、地址及前去的路線,甚至陪您去看病。當您懷著莫大的感激之情見到“好”醫生時,您鼓鼓的錢包就換成了一堆不知名的藥粉或草藥。
5.網上醫生霧里看花
很多商業網站都開設有免費的醫療咨詢,網站都聲稱自己的醫生是專家學者,只要您給網醫發個電子郵件或留言就能解答疑難。但電腦那邊坐著的究竟是誰呢?上網看看,您會發現,有的網站甚至允許醫生直接在網上注冊行醫,只要您填寫完個人資料注冊后就可以成為網上醫院的“注冊醫生”。小陶是一個大學生,他曾經用虛假資料注冊某網上醫院的“網醫”成功,開設了自己的診室,試問您敢找他看病嗎?網醫的行為由誰來負責呢?出了差錯,患者去找誰,又如何去找呢?
專家忠告:網上咨詢只是增加一條信息渠道,不能代替看醫生,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謹防上當。
6.真相不容隱瞞
有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醫院就診。醫生懷疑是宮外孕,可當詢問患者性接觸史時,患者卻矢口否認。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患者血壓迅速下降,面色蒼白。經腹腔穿刺發現其腹腔內有大量不凝的鮮血,如不及時手術,很快會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后來的剖腹探查證實了醫生的判斷,該患者險些因隱瞞病史而喪命。
專家忠告:病史的采集對疾病的診斷、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隱瞞病史會影響醫生對疾病及時正確的診斷。謊報病史比隱瞞病史糟,對您的危害更重。虛假的病史可將醫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錯誤的診斷,進而導致錯誤的治療,后果不堪設想。
7.指名要藥害處多
除非您患有慢性疾病,已經過詳細檢查和確診,并制定了長期的治療方案,否則不要向醫生指名要藥。因為治療必須對癥下藥,該用什么藥必須由醫生根據診斷開方,濫用藥物不僅是種浪費,而且還容易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會造成嚴重后果。另外,不少醫生都討厭患者自已索藥,把指名要藥看做是對醫生的不信任,所以,種做法還會損害醫患關系。
8.郵購藥品如隔山打虎
現在不少非正規醫院(診所)到處打郵購藥品的廣告,并任意夸大療效,欺騙消費者。一些缺乏醫藥常識的患者,病急亂投醫,常常被虛假的廣告所誤導,花大筆錢郵購藥品,結果往往上當受騙,不但耽誤了病情,而且浪費很多血汗錢。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要詢問病史和做相關的檢查,診斷明確才能開藥。郵購藥品,如隔山打虎,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可不慎。
9.展示您的真面目
有些藥物可遮掩癥狀,因此,除非病情緊急需用搶救藥,一般在就診前不宜亂用藥,特別是鎮痛藥、解熱藥、降壓藥、鎮靜安眠藥等。就診前也不要化妝,尤其是不能濃妝艷抹。這是因為化妝品掩蓋了本來的膚色,對診斷貧血、黃疸、斑丘疹、紫紺、血管痣等皮膚改變十分不利。看病之前還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飽食、情緒過于激動、大量飲酒或吸煙,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率(脈搏)顯著加快,血壓波動,以及出現其他異常改變,產生“假象”,給確診造成一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