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血管病,包括脈管炎、靜脈血栓、靜脈炎、動脈硬化閉塞癥、紅斑肢痛癥等。隨著生活環境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這些疾病近年已屬常見病,亦屬疑難病癥,好多患者輕則損失肢體,重則威脅生命。因此,在此類疾病的好發季節,高度重視、正確認識及積極防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簡要介紹一些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
脈管炎全稱叫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發病年齡一般在20—45歲之間,多發于小腿及足部,主要由于肢體中小動脈形成血栓,造成供血不足而致。發病初期患肢明顯發涼、怕冷、麻木或疼痛,行走時足底有墊物感,肢體疲勞,行走一段距離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繼續行走,此癥狀醫學上叫間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動脈搏動消失,表面皮膚粗糙,且呈紅紫或變白,汗毛脫落,趾甲增厚變形,肌肉萎縮。后期出現感染潰瘍,指(趾)壞死,形成“脫骨疽”。
血栓性靜脈炎簡稱靜脈炎,發病多見于下肢,可累及主干靜脈或肌肉靜脈叢。患者肢體明顯腫脹、疼痛、變色,局部皮溫高或伴有靜脈曲張。急性發作期可見全身癥狀,如低燒、厭食、疲乏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會出現活動后患肢腫脹及疼痛加重,部分血管成條索狀曲張及斑片硬塊,重者局部潰瘍,形成“臁瘡腿”,若血栓脫落則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癥狀同脈管炎基本相同,此病多見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往往合并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
為什幺說秋冬季節易發周圍血管病呢醫學研究認為,秋冬,特別是霜降之后,天氣由涼轉寒,氣溫、氣壓變化劇烈,而北方來的冷空氣又不斷向南侵襲,人體受冷空氣刺激后,常常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血液循環的外周阻力加大。此時,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內分泌失調,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時間縮短,這些因素進一步促使血栓的形成,另足部脂肪較少耐受力較差,肢體末端血管較細,并且血流緩慢。中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減低,因此極易導致血栓的產生。
如何預防周圍血管病:首先要防寒保暖,尤其是四肢。飲食、起居,要有規律。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如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類。應戒除煙酒,避免情緒波動,防止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日常膳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應參加適當的健身鍛煉。特別重要的是,發現初期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并積極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