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本病是膽囊管的阻塞加上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癥病變。中年中年婦女多見。主要病因是膽汁滯留和細菌感染,90%以上是結石所致,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傷寒桿菌、產氣桿菌和厭陽桿菌等為主要致病菌。病理改變為膽囊壁充血、水腫、糜爛和出血,或膽囊壁血運障礙、缺血、壞疽、穿孔,造成膽汁性腹膜炎和內膽瘺。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上腹絞痛,絞痛后右上腹痛持續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惡性、嘔吐、發熱或寒戰。少數患者出現輕度黃疸。可反復發作(脂肪餐、飽食、勞累、受涼后易誘發),膽囊結石引起者,夜間發病是一特點。體檢時右上腹壓痛,肌緊張及反跳痛,莫非征陽性,部分患者可觸及腫大的膽囊。B超、腹部X線片可協助診斷。

本病的治療,無緊急手術指征者應臥床休息,禁食,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抗感染,以及解痙止痛等對癥處理;保守治療無效、病情加重,及老年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本病屬中醫“肋痛”、“腹痛”、“結胸發黃”、“黃疸”等病癥范疇。其發病機制,多因濕熱、熱毒、穢濁之邪內侵肝臟,致使肝失疏泄,氣機不暢,逼迫膽汁外溢,中焦氣機升降失常,從而出現腹痛劇烈、發熱、惡心嘔吐等癥候。臨床治療多以清熱解毒、祛濕泄濁、疏肝利膽、活血消積、通腑導滯等法為主。內外合治,中西結合,對改善病情和配合手術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臨床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本病260例,病程在22天~3個月,結果痊愈246例,顯效14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