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在“黃金期”最易受累

暑假期間,到醫院做手術治近視的學生很多,其中許多孩子年齡不大,“鏡齡”卻不短。小小年紀就患上了近視,是什么原因呢?據北京軍區總醫院眼科準分子激光中心主任李耀介紹,這些孩子大都沒有在眼睛發育的兩個“黃金期”保護好眼睛,使眼睛過早受累,視力過早受損。

眼球的發育過程是由小變大的,眼球的前后直徑是由短變長的。從光學原理上說,人在出生的時候是高度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在變大,眼軸在不斷變長。正常人的視力,在18歲至20歲左右,會逐漸從遠視狀態變成正視狀態。

眼睛有兩個重要的快速發展階段。第一是3~4歲;第二是青春期,大約12至15歲。這兩個階段被稱為視力發育的“黃金期”。成人時期視力的好壞,與這兩個“黃金期”有密切關系。眼睛能否健康發育與所受到的刺激成正比:刺激越小發育越好。近視的成因主要在于:近距離長時間的刺激,加速了眼睛從遠視狀態向正視狀態的改變。在第一個“黃金期”,孩子三四歲時,盡管處于遠視階段,但如果處于長時間近距離的刺激,如經常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看書、識字等,必然會加快眼球變長的速度。同樣,孩子在第二“黃金期”也就是青春期,過重的課業負擔,過度地使用眼睛,也會加快眼軸的變長。這樣使得本來應該18至20歲時發育成正視的眼睛,被迫提前幾年或十幾年變成正視。但此時眼球還未發育成熟,它在成長中還會不斷拉長眼軸,而逐漸形成近視。如果孩子在第一個“黃金期”已經發展到正視或輕度近視,那么在第二個“黃金期”近視的度數就會快速發展,從而形成高度近視。

經常聽到家長炫耀自己的孩子“三歲能識字,四歲能做畫”,孰不知這正是導致孩子近視的禍根。有些家長望子成龍,讓孩子從一二歲就開始看光碟,玩電子游戲,孩子雖然從中獲得了知識,卻付出了視力代價。因此,醫生建議:在第一個“黃金期”,盡量不要讓孩子讀書識字,要多進行戶外活動,或參加跳舞、游泳之類的體能學習班。在第二個“黃金期”,建議患近視的孩子看黑板時戴眼鏡,看書寫字時不要戴著眼鏡。這是因為,近視的眼睛剛好適合近距離工作狀態,但是戴眼鏡看書會使這種狀態被打破,眼睛會在此基礎上尋求新的平衡,會加深眼睛度數,近視的發展速度就會明顯加快。到了20歲以后,眼球的發育就停止了,所配戴的眼鏡度數基本不會再改變。如果這時做了近視手術,術后要注意眼睛衛生,不要過度上網、看電視,防止視疲勞,避免視力反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