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中醫學研究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然面臨很多挑戰。例如,經絡學說,它是中醫學的核心理論之一、中醫針灸學的理論基礎,多年來始終處于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之中。雖然在以往的研究中,一些學者通過各不相同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產生了許多關于經絡的“假說”,但是至今仍難以找到一種既符合中醫傳統經絡理論,又能經得起現代科學及臨床檢驗的解釋。為什么人們對經絡實質的研究始終在“假說”的邊緣徘徊,無論在人體研究還是在臨床實踐中,人們能夠感覺到經絡的客觀存在卻難睹其本來面目?究其原因,可能與經絡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誤區”有關。正確認識目前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生命體的組成結構,對于探索經絡的實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絡與經絡內容物有本質區別
盡管經絡本身與經絡內容物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這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經絡的實質,是指組成經絡的是什么,它是經絡本身的屬性;經絡內容物,主要是指經絡中存在的物質(或者說是經絡中運行的物質)。它們的區別,正如血管與血液的區別一樣。如果把經絡內容物當成了經絡,就如同在生活中把杯子中盛的水當成了杯子,這是一種認識上的錯誤。因此,把經絡的內容物當成經絡本身來進行研究,就如同按照水的規律來研究杯子的規律,得出的結論也必然是不正確的。
經絡的關聯因素并非經絡本身
如果對經絡實質沒有較多的了解,很容易把與經絡關系最密切的相關因素混同于經絡本身。例如,有不少研究經絡學說的學者,把經絡與神經系統劃等號,認為經絡就是神經,這是不客觀的。經絡與神經是不同的兩個系統,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神經對于經絡影響很大,這無論是在實驗中還是在臨床上,都體現得比較突出。在神經系統正常與異常的兩種不同情況下,經絡所表現出的一些治療特性及生理特性會有非常大的差異。但是盡管這樣,經絡與神經仍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它們之間無論從結構組成、走行路線、形態結構、功能作用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區別。
第二軍醫大學的王欣等研究人員在“經絡的實質及其物質基礎”一文中指出,“經絡可能是一個人體已知組織結構具有未知功能的體系。該體系與脈管系統和脈管外組織液均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并受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系統調控支配。經絡的實質可能是‘人體定向水環境調控體系’,以連續的人體水環境為基礎,特別是循環低流阻通道(十四經脈)為主干道,以神經系統為主導,以血流系統為源頭,以穴位為樞紐,來反映人體與環境、人的整體與局部協調統一的調控體系。”這種說法把當前研究經絡的多家學說進行了整合,但其并沒有闡明“經絡是什么”;另外,其中有些說法仍然值得商榷。如“以神經系統為主導”、“以血流系統為源頭”、“以穴位為樞紐”的提法,不能與傳統經典的經絡概念相吻合,與臨床上一些經絡現象及生理、病理現象也有不相一致之處。要認清經絡的本來面目,必須把影響經絡的因素與經絡本身區別開來。
經絡并非單一組成
經絡是由多種不同的組織構成,即便是同一條經絡的不同位置,其組織結構仍然有很大的差異;經絡的組成是有層次的,不同層次的經絡其功能及組成的物質也不相同。湖南中醫學院中醫診斷研究所的盧六沙在“經絡實質探析”一文中指出,“在生命期間的疏松結締組織中的基質是外于膽甾相的液晶體,這是經絡的生理存在形式”。實際上,從傳統經典經絡理論的角度來看,經絡存在的位置是很復雜、很廣泛的。有的部分的確位于疏松的結締組織所構成的區域,但是也有很多組成經絡的組織或經絡存在之處并不在疏松結締組織所組成的區域。傳統中醫理論對于經絡功能作用的認識以及臨床科研中所證實的一些經絡現象表明,它們既可以出入于人體中最致密的皮膚組織,又可以出入于人體中最堅硬的骨骼組織;既可以出入于人體的各種內臟,又可以出入于體表最淺的層次。這同時也決定了組成經絡的組織結構是各不相同的。
經絡不是恒定不變的
經絡不是一種恒定不變的系統。實際上,經絡每時每刻都在隨著人體的各種變化而變化。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經絡的形態會不斷地發生變化。如果承認經絡的通道屬性,那么經絡通道會隨著機體氣血運行的狀態隨時發生變化。
在病理狀態下,經絡仍然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如果經絡某處被阻塞,其中的內容物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從其他的通道部位繞行。這種現象在同位素擴散試驗中已經得到驗證:指壓局部可以阻斷同位素向某一特定方向擴散,同時同位素可以隨著時間的延續向經絡的橫向擴散。如果試圖認為經絡是一種固定不變的結構,這樣與科學實驗的結論不符,在研究和診療中難免會出現偏差。即便是同一條經絡不同的部位,由于它所處的位置不同,組織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在人體經絡中,有些經絡從人之頭部貫通至腳,里可及臟腑,外可達肌膚。由于這些經絡所處部位的差異,導致它們本身的各種區別也會很大。即便同一條經絡的不同位置,也會存在很多的不同。
另外,隨著其他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經絡中的內容物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經絡中的物質與機體的營養代謝、飲食結構、健康狀態、身體所處的部位等都密切相關。在不同的時間內,其內容物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如果把經絡內容物當成一種一成不變的物質,試圖尋找它們固定的組成成分,無異于盲人摸象,不可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即便是得出某種結論,恐怕也經不起科學的檢驗及臨床的證明。
經絡現象不等同于經絡本身
在對經絡探索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運用一些現代儀器設備及理化手段,如聲、光、電、溫度、離子流、同位素示蹤等。通過各種試驗,的確能發現或證明在經絡穴位存在的區域與其他部位的上述指標存在差異,通過這些差異可以看出經絡或穴位的某些特殊性,從而印證經絡的存在及走向、性質等各種相關規律。但是在研究中,有些學者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把經絡所呈現的一些現象,當成了經絡及穴位本身,這顯然是錯誤的。研究所觀察的一些現象只是經絡及穴位所表現出的現象,這正如可以通過某個物體的影子來判斷該物質的特性,但它的影子并不是它本身。有研究者曾經認為,經絡中存在的氣就是生物電。例如,顧志民認為,“動物和自身試驗以及大量的測試表明,中醫所說的‘氣’,其物質基礎是生物電,而經絡則是生物電頻繁運轉的一套良導功能路線。如經絡阻塞,則氣不能,形成氣滯血淤,導致各種疾病。”經絡不通,在經穴之處的確會產生電位的異常變化,但產生生物電的異常變化并不代表經絡內存在的物質就是生物電。因為經絡產生異常,會使經絡內容物的運行發生變化它們新陳代謝及運行方式一旦發生變化,其細胞產生的生物電也自然會發生變化。通過生物電的外在征象的變化可以得知經絡的功能狀態情況,但并不能把生物電與經絡中存在的物質劃等號。生物電只是經絡及機體其他系統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外在表現征象之一,它并非經絡。正如通過血液循環系統外在的溫度等變化可以了解血管內微基本情況,但是該結果既不能說明溫度就是血管,也不能說溫度就是血液。其他關于經絡的學說,如“電軸說”,“電磁波說”,“阻抗說”……也同樣與上述的研究方法類似,存在一定片面性。因此,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不能把經絡的功能或經絡現象與經絡本身混為一談,也不能把經絡內容物與經絡現象混為一談。
經絡中有空間存在
在常規的思維模式中,人們習慣了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在對經絡的研究中也容易受這種思維模式左右,往往把只有解剖學中能夠看得見的實體,作為臨床存在的惟一客觀實體。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因為身體有很多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無法用肉眼或儀器看得到的,更無法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在經絡研究中也是如此。研究思路的錯誤,必然導致研究方法及研究結論的錯誤。如果只是在努力尋找經絡的實體性的解剖結構,而忽略了組織之間空間的存在,這同樣會忽略人體的很多客觀規律,甚至背離正確的研究方向。實踐證明,以往所采用的這種唯實體的研究方法,是難以真正了解人體規律及經絡本質的,因為所關注的都只是一些已知的實體組織。
為什么在解剖學上看不到經絡的形態結構?如果從空間的角度來對經絡進行分析,就不難找到答案了。假定經絡是存在于人體中的空間,當組成它的物質結構通過解剖被破壞之后,在它的空間結構同樣也會隨之消失。正如一個杯子,它沒有被損壞時,其中的空間是完善的。但是它一旦被打碎之后,其中的空間結構就會消失。我們想從一個破碎的杯子碎片上找到杯子原有的空間形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用解剖的方法尋找并研究經絡的存在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將完整的人體進行解剖之后,它所具備的經絡空間由于被破壞而消失了。因此,從空間的角度來闡釋經絡,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本來客觀存在的經絡,在解剖后的人體上卻找不到它們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