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書籍
中藥材
中藥方劑
作者:王好古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98年
《湯液本草》序一
《湯液本草》序二
《湯液本草》后序
卷之一
五臟苦欲補瀉藥味
臟腑瀉火藥
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用藥法象
藥性要旨
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圖(缺)
升降者天地之氣交
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五味所用
藥類法象
標本陰陽論
五方之正氣味
卷之二
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隨證治病藥品
用藥凡例
東垣報使
諸經向導(缺)
制方之法
用藥各定分兩
用藥酒洗曝干
用藥根梢身例
用丸散藥例
升合分兩
君臣佐使法
治法綱要
藥味專精
湯液煎造
古人服藥活法
古人服藥有法
察病輕重
五宜
五傷
五走
服藥可慎
論藥所主
天地生物有濃薄堪用不堪用
氣味生成流布
七方
十劑
防風
卷之三
草部
升麻
羌活
獨活
柴胡
葛根
威靈仙
細辛
白芷
川芎
麻黃
本
桔梗
鼠粘子
秦艽
天麻
黑附子
烏頭
縮砂
蓽澄茄
蓽撥
香附子
草豆蔻
白豆蔻
延胡索
茴香
紅藍花
良姜
黃
蒼術
白術
當歸
芍藥
熟地黃
生地黃
山藥
麻仁
薏苡仁
甘草
白前
白薇
前胡
卷之四
草部
木香
知母
貝母
黃芩
黃連
大黃
連翹
連軺
人參
沙參
半夏
五味子
甘遂
大戟
蕘花
海藻
商陸根
旋復花
澤瀉
紅豆蔻
肉豆蔻
甘松
蜀漆
蒲黃
天門冬
麥門冬
葳蕤
茵陳蒿
艾葉
白頭翁
百合
蓯蓉
玄參
款冬花
紫參
苦參
蘆根
射干
敗醬
敗蒲
葦葉
防己
牽牛
三棱
蓬莪術
草龍膽
栝蔞根
地榆
紫草
茜根
菊花
葶藶
王不留行
通草
木通
瞿麥
車前子
石葦
白附子
葫蘆巴
馬兜鈴
白芨
天南星
郁金
佛耳草
蛇床
卷之五
木部
桂
柏子仁
側柏葉
柏皮
槐實
槐花
蔓荊子
大腹子
酸棗
胡椒
川椒
吳茱萸
山茱萸
益智
濃樸
丁香
沉香
乳香
藿香
檀香
蘇合香
檳榔
梔子
黃柏
枳實
枳殼
牡丹皮
地骨皮
豬苓
茯苓
茯神
烏藥
干漆
皂莢
竹葉
竹茹
淡竹葉
茗苦茶
秦皮
桑白皮
梓白皮
紫葳
訶黎勒
杜仲
琥珀
郁李仁
巴豆
芫花
蘇木
川楝子
金鈴子
沒藥
梧桐淚
桑東南根
果部
大棗
生棗
陳皮
青皮
桃仁
杏仁
烏梅
木瓜
甘李根白皮
卷之六
菜部
荊芥穗
生姜
干姜
薄荷
蔥白
韭白
薤白
瓜蒂
冬葵子
蜀葵花
香薷
炊單布
米谷部
粳米
赤小豆
黑大豆
大麥
小麥
神曲
酒
苦酒
飴
香豉
玉石部
石膏
滑石
樸硝
盆硝
硝石
玄明粉
硫黃
雄黃
禹余糧
代赭石
鉛丹
白粉
紫石英
伏龍肝
白礬
朱砂
砂
東流水
甘瀾水
禽部
雞子黃
獸部
龍骨
麝香
牛黃
犀角
阿膠
豬膚
豬膽汁
獺肝
鼠糞
人尿
蟲部
牡蠣
文蛤
虻蟲
水蛭
蟲
鼠婦
蜘蛛
蠐螬
蜜
蜣螂
鱉甲
蛇蛻
蟬蛻
白僵蠶
斑蝥
烏蛇
五靈脂
緋帛
首頁
>
中醫書籍
>
《湯液本草》
>
卷之二
卷之二
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隨證治病藥品
用藥凡例
東垣報使
諸經向導(缺)
制方之法
用藥各定分兩
用藥酒洗曝干
用藥根梢身例
用丸散藥例
升合分兩
君臣佐使法
治法綱要
藥味專精
湯液煎造
古人服藥活法
古人服藥有法
察病輕重
五宜
五傷
五走
服藥可慎
論藥所主
天地生物有濃薄堪用不堪用
氣味生成流布
七方
十劑
防風